讲师为什么不好好教,一是客观上,二是主观上。
这方面主要是培训组织者的责任了,没有构建一个有效的讲师队伍和课程体系,有点混任务交差的意思。
一是讲师队伍良莠不齐,有的客观上讲不出来,不能针砭时弊,说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。
不知怎的,很多组织的专职培训组织者,热衷于请外面的讲师讲课,不是排斥外聘讲师,但不能清一色是外教。
一些前沿技术、新的理论、新的政策讲授很有必要,毕竟人家在许多科研机构工作或具备行业信息渠道优势,见多识广且第壹时间接触,无可厚非。
但是把班组文化、企业文化、班组建设、质量管理、计划管理、供应商管理、计划管理等与企业密切联系的也清一色的交给一个匆匆过客讲授。
讲师由于不掌握该企业实际情况,只能泛泛而谈,即使讲到一些典型案例,学员认为那也是别人的东东,离自己很远,与我何干?
这种课程由于不能深入学员内心,共鸣感极弱,一般会使人昏昏欲睡,时间长了现场不打瞌睡还真奇怪呢。
不得不承认,其中也有一些讲师就是来混讲课费的,一套教材打天下,并且长时间不换,真是害人不浅!
大家都是过来人,这种情况应该不鲜见吧!
二是讲师能力的确有,但主观上不愿意讲,因为课堂上没有一个学员像认真听的,对牛弹琴。
君不见:现场睡觉的、发呆的、玩手机的、打电话的、鬼画符的......双方配合倒也默契,学员在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培训课时(有任务计划),时间一到算是完成一项工作。
讲师也是心领神会,照本宣科或是讲一些奇闻轶事,时间好过是好过了,但是把培训当作欢喜过了。
这些培训组织者是负有一定责任的,没有培养内部讲师队伍的思想和意愿。
自然课程案例课程身边感、带入感不强,只有把自己企业的一些经验教训拿出来分析,才能振聋发聩,使人成长。
企业内部自己的讲师,虽然讲课技巧和手法、教材逻辑和PPT美观度等要比专ye讲师弱一些,但它蕞大的优点就是针砭时弊。
课堂上,从开始到结束,讲的人、讲的事,经验教训全是自己企业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,时不时,讲师抛出一个问题直接准确地问到某一位同事,那效果,不管讲的还是听的,心脏跳动都在一个频率上:怦怦怦。
另外像诸如企业文化、班组建设等涉及价值观的东西也一定要是自己人讲,高层领导讲、基层员工讲、老员工讲、好的员工讲,讲的都是身边的事情且切合实际。
这些是外边讲师讲不出来的,因为没有长时间一同工作经历过。
版权声明:此信息是由网站用户发布,并不代表京师堂讲师经纪支持或赞同其观点,也不对其真实性及所有权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做出相应处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