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各位培训师都有这种体会:越是在嘈杂的地方,说话就越大声,然后声嘶力竭,嗓子非常的累。其实培训师在培训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况,例如为了让学员都能过通的建,特别是人比较多的时候,培训师会不自觉地就将自己的嗓门提高了,但是不久就有“失声”的感觉。
其实好的使用声音,用在声带上的能量只占据总能量的五分之一,而剩余的力量都用在了控制发音器官的形状和运动上面。产生共鸣的过程中,共鸣器官将发自声带的原声在音色上进行润饰,使声音优美、圆润。科学调节共鸣器官可以丰富或改变声音色彩,同时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,延长声带的寿命。
我们在培训的发声中,多采用中声区,而中声区主要形成于口腔上下,这就决定了用声的共鸣重要点在口腔上下,以口腔共鸣为主。在这里我稍微提一下共鸣腔。一般提到的共鸣腔有头腔、鼻腔、口腔、胸腔,这四个共鸣腔比较基本。声乐学习中还有提到腹腔共鸣,不过有些人不赞同这个提法。
培训中除了口腔共鸣为主之外,胸腔共鸣是基础,可以加多一点,如果有高音的时候,增加呼吸量,发挥一点鼻腔、头腔的作用更好。
培训师若想使得声音圆润集中,需要改变口腔共鸣条件。发声的时候,双唇集中用力,下巴放松,牙冠打开,放松喉部,提颊肌、颧肌、笑肌,共同运动的时候,嘴角上提。可以通过张口吸气或用“半打哈欠”感觉体会舌根、喉部、下巴放松,此时的口腔功能会加大。在打开口腔时,同时注意唇的收拢。
版权声明:此信息是由网站用户发布,并不代表京师堂讲师经纪支持或赞同其观点,也不对其真实性及所有权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做出相应处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