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谈到沟通,但是往往我们的沟通是急于表达自己,但是作为一个卓yue的管理者,需要具备听的能力要特别强。
通常,倾听分为三个层次 ,第壹层聆听, 一只耳朵里面有张嘴,也就是选择性倾听, 只听到自己想听的 ,一旦听到不喜欢听的或者不符合自己观点的时候,马上耳朵里那张嘴就开了,那张嘴一打开,听力立刻堵塞了,因此这是评判。所有人都会有这种情况,我们很容易进入到评判之后就会有自己的看法,比如“ 你说的不对 ”“我觉得不是这样”等等,这张嘴就开了,而这张嘴一开, 我们的耳朵马上关上,就无暇顾及对方说什么, 从而忽略了很多重要信息。
第贰层聆听是一只耳朵, 没有带嘴,只带耳朵了, 这种听比第壹层聆听会好一点,他至少是个真诚的倾听者,至少他很想听,所以这是结构性聆听。试想,如果你很爱听坐在对面的人说话,对方会不会有更多表达的欲望,一定会的,他就会说的更多,你就会听到更多真实的事实,同时还能够听到对方的真实的情绪,哪些是他顾虑的,哪些是他担心的,哪些是他不爽的,哪些是他在意的,你都会听到,但是往往以往我们习惯里我们不太敢去碰这些东西,也就是当对方有情绪的时候,我们尽量去规避,我们绕着走。但是, 如果对方内在情绪都没搞明白,彼此还能有共识吗,还能建立信任吗,很难了,所以第贰层倾听是我们经常性的一种聆听,即结构性聆听,也就是只关注信息,不太关注情绪,可以听到事,但很难共情。
第三层次聆听是一只耳朵+一双眼睛+一颗心,也就是同理性倾听,同理心并不难理解,举一个很通俗的例子,把你自己的脚放对方的鞋子里面去感受对方的感受,真的合不合脚,到底什么感受你才清楚。 同理心倾听,用耳朵听,用心感受, 用眼睛观察,观察对方的形体,对方的外在状态,一旦他外在状态发生了变化,那就暂时先不聊事, 我们先看看发生了什么呢,对方内在感受如何。其实这部分是很需要被关注的。人的大脑有被认可、被尊重 、被信任的需求, 一旦我内在都不爽了, 你还说个不停,我是很难听进去的,所以在沟通过程中不要放过这些细节的东西,比如对方会笑,我可能会说, “刚才听到你笑了一下 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”..... 因为只有他内在发生了变化,他的外在状态才会发生变化,这里可能就会有创造力, 这里也容易打到对方的内在。他可能说;“小娟,聊了这么多, 其实我真的明白不是别的问题,是我自己的问题” 你看,他思路已经打开了,又何必还要说很多呢, 这些都需要你眼睛的观察。再比如和下属沟通:“小王我看到你的能量状态有一些变化,这是不是事实,能否告诉我现在是什么样的感受呢”他可能说:“ 哎呀,小娟,你说的怎么多我都清楚 ,但是你知道我目前zui大的难处是什么吗? 我们zui大的难处是....... 他可能就会把内心所想讲出来了,这时候我才明白他内在在乎的是什么。可是一般时候我们很少这么去做, 我们都会习惯的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告诉对方,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他已经懂了,只是内在的坎没有走出来,如果不了解这些,反而去灌那些东西,无济于事,这也是很多沟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。
所以,明晰倾听的三个层次,用眼睛看,用耳朵听,用心感受,这才是真的意义上的倾听。
版权声明:此信息是由网站用户发布,并不代表京师堂讲师经纪支持或赞同其观点,也不对其真实性及所有权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做出相应处理!